“健康中国·你我同行”健康知识普及活动在北京举行
健康是人全面发展的基础。《健康中国行动(2019—2030年)》将健康知识普及行动列为**行动,国家卫生健康委2月20日主办“健康中国·你我同行”相关活动,专家学者讲授科学健康理念、倡导健康生活新风尚,盘活健康科普资源库内容。
健康检查有助于建立身体健康“参考值”
疾病的发生有一定的年龄差异,不同年龄段人群的体检项目和体检间隔时间也会有所不同。学龄前儿童,小学、中学及大学的学生,主要关注发育问题和感染性疾病防控,尤其要重视入学体检;健康状况良好的成年人,每年体检1次即可;中老年人或慢性病患者,可适当缩短健康检查周期,或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相关检查。
合理膳食要做到营养均衡全面
今年6岁的青青,吃饭时经常只吃碗中肉粒,不爱吃蔬果,喝牛奶也易腹泻,长期食物单一的饮食习惯会对孩子造成哪些影响?
国家健康科普专家库成员、北京儿童医院急诊科主任王荃表示,不同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不同,除母乳可以满足6月龄以内的婴儿营养需要外,任何一种天然食物都不能提供人体所需的全部营养素,人体对各种营养素的需要量也各不相同。
与此同时,人体每日饮食必须由多种食物组成,做到平衡膳食,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要,达到合理营养、促进健康的目的。
根据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(2022)》推荐,平均每天至少摄入12种食物,每周至少23种,烹调油和调味品不计算在内。同时,食物多样、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。多种食物应包括米、面、杂粮、马铃薯等谷类及薯类,肉、鱼、奶、蛋等动物性食物,大豆等豆类及其制品,鲜豆、叶菜、茄果等蔬菜水果类,动植物油等纯能量食物。
适量运动是实现健康的重要基石之一
人到中年的张先生平时工作静多动少,也没有运动习惯,体检亮“红灯”,出现体重超重、血压偏高等。在做完必要检查后,医生根据其体检报告及工作、生活习惯等,开出一剂药方——运动。运动能解决他的一些健康问题吗?
上海市医学会会长邬惊雷介绍,不管是老年人还是年轻人都可以通过适量运动来获得健康收益,提高心肺耐力,促进血管健康和代谢健康,改善骨骼、肌肉和关节健康,提高机体免疫力,防治慢性病,改善心理健康。
运动是良医、良药。适量运动就是适合运动者自身情况和条件,有助于改善身心状态的体育健身活动。每个人的身体状况不同,锻炼目标也有差异,要因人而异,根据锻炼效果和身体反应及时调整运动方案,不使运动负荷超出自身承受能力。同时,要结合多种运动方式,采用科学的运动步骤进行运动。
运动过程对脂肪和血压也具有调节作用。运动过程中血压短暂升高是正常的生理现象,但长期运动可以提升心肺功能,降低血管对去甲肾上腺素和血管内皮素的反应,提高血管舒张因子的分泌,从长远来看,这些机体的调节功能具有降低血压的作用。针对已经被诊断为肥胖和高血压的患者及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,要额外经过专业人士评估,开具运动处方。
国家卫生健康委副主任李斌表示,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的**责任人,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。建设健康中国要运用健康促进的理念进行推动,积极普及健康知识、提高健康素养。
来源:贵州日报